【原文】
5·21 子曰:“宁武子[1],邦有道则知,邦无道则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【新译】
孔子说:“宁武子,在国家有道时他便聪明,在国家无道时他便愚钝。他的聪明是他人可以达到的,他的愚钝是别人不可以企及的。”
【新解】
最高的智慧是应机而化,一个人能够敏锐洞察外在的环境,而不执着于“自我”,适时做出恰当应对,这大概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了吧。
人很难克服对自我的认同,而这种认同需要用表现的形式获得认可,被认可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,不被认可就是人生价值的没有体现,这是我们普遍的认识。所以人们会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尽力表现自己的才智,从而去获得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与认同。在有道的国家,人们通过人格的力量以及智慧去实践价值;而在无道的国家,人们可能会通过掠夺与欺诈获取现实中的价值。
但宁武子并不这样,宁武子有他坚持的道,这种道不会因为国家的有道或者无道而有所改变,他只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,在无道的国家他完全可以放下自我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,把自己定格在愚钝之中从而获得品质的保全。这种保全是普通人很难做到的,因为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很难放弃对自我的认同与肯定,很难放下要表现自我与实现价值的欲念,而坚守道的宁武子在无道的环境下能够放下自我,这是一种真正的智慧,大智慧!
【其它译文】
杨伯峻:
孔子说:“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,便聪明;在国家昏暗时节,便装傻。他那聪明别人赶得上;那装傻,别人就赶不上了。”
钱穆:
先生说:“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,显得是一智者。到国家威乱时,像是一愚人。其表现智慧时尚可及,其表现愚昧时便不可及了。”
李泽厚:
孔子说:“宁武子在政治清明时就聪明,政治黑暗时就笨拙。他那聪明是可以做到的,他那笨拙却很难做到啊。”
[1] 宁武子:春秋卫大夫宁俞,谥武子。亦称"宁子","宁生"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