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
4·17 子曰:“见贤思[1]齐[2]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【新译】
孔子说:“见到贤人思考的是怎样能达到他的高度,见到不贤的人通过他观照内心自己反省。”
【新解】
孔子精进于道真是无处不在!我们平时所能见到的人只会有两种,一种是贤人,一种是不贤人,孔子通过贤与不贤给人了一个完全分类,而面对这两种人,却都有可学之处。
我们见到贤人所具备的品质,就要认真思考他们为什么具备这些品质,他们是经过怎样的磨练或者锻造而具备了这些品质,这些品质对生命最终极的益处在哪里?当我们对这些问题想明白并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,我们就会努力使自己具备或者增上这些品质,从而每天都想着如何能达到和贤人一样的高度,如何能做的和贤人做的一样好。这是一种正向的学习,一种增上优点的学习。
我们见到不贤的人就通过观察他身上的缺点反思自己,看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相同的问题,然后通过自省分析这些问题会给自己带来的损伤,确实明白并能得到肯定答案时,我们要做的就是断除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与问题。这是一种反向的学习,一种断除缺陷的学习。
这两种情况是一切人和事所具备的两个面,我们可以通过增上与断除来不断修正自己。如果时时都能做到这样,那么成为贤人就不会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了。
【其它译文】
杨伯峻:
孔子说:“看见贤人,就应该想向他看齐;看见不贤的人,就应该自己反省,(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。)”
钱穆:
先生说:“遇见贤人,当思与之齐等,遇见不贤之人,当自反省莫要自己亦和他一般。”
李泽厚:
孔子说:“看到好人,便想如何向他看齐;看到不好的人,便反省自己。”
[1] 思:会意兼形声。从心,从囟(xìn),囟脑子。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。本义:思考,想,考虑。
[2] 齐:同等,相等。达到同样高度。
评论